來源:新京報
2021-05-21
最近新暴發(fā)的疫情使得安徽六安牽動人心,而多名電視新聞主播在播報新聞時,把“六安”讀成了“l(fā)iù ān”,引發(fā)了爭議。為此,民政部區(qū)劃地名司回復稱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(qū)劃簡冊2020》中,“六安市”拼音為“Lu’an Shi”,權威部門一錘定音。
眾所周知,“六(lu)安”作為地名,有著久遠的歷史文化背景?!傲弊钤缡莻€國名,而其歷史更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,直到公元前622年被楚滅國,至少存在了1500多年,國都就在今六安一帶。到漢武帝時期,正式有了“六安”這個地名。這意味著,不管是古音,還是流傳民間至今的方言讀法,都讀“l(fā)ù”。
一般而言,地名的讀音,權威詞典可作依據。過去的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里,“六”一直保留著“l(fā)ù”這一讀音,并收有“六安”詞條。不過,在最新版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和《新華字典》中,“六”已無“l(fā)ù”音,“六安”的讀音似乎確實應為“l(fā)iù ān”。但對此,安徽省政府早在2006年就曾明確,地名應充分尊重當地政府和群眾意見,“六安”應保留“l(fā)ù ān”的舊讀音。
實際上,我國不少地名都是傳統(tǒng)讀音。如,河北唐山的樂亭縣就讀“l(fā)ào”亭縣、山西洪洞縣念洪“tóng”縣;再如,江西鉛山中的“鉛”讀“yán”、安徽蚌埠中的“蚌”讀“bèng”、河北蔚縣中的“蔚”讀“yù”等。
作為歷史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地名里不僅凝固著歷史,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。因此,對于這類用于地名的專屬名詞,最為恰當的做法是,尊重歷史文脈,尊重固有的習慣性讀法,尊重當地民眾意愿。何況,保留一個地名讀音的歷史文化連續(xù)性,不僅是一種傳承,也能增加當地民眾的歷史文化自豪感,如果貿然改變,反而容易造成混亂。
當然,就此次事件而言,在民政部門為地名讀音定分止爭后,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詞典編纂機構,也當及時跟進,在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等權威詞典、字典修訂時,恢復“六安”“l(fā)ù ān”讀音,尊重歷史文化傳承,也讓社會公眾念得準確、讀得明白,避免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混亂。
[責任編輯:凡留威]
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